![]() |
平台首页 养生资讯 食疗养生 运动养生 理疗养生 母婴常识 中医偏方 健康商城 |
养生资讯 | http://www.hyyqt.com#http://www.zhongshijiankang.com |
世卫组织公布三餐饮食守则【饮食资讯】
发布时间:2025/7/16 14:02:54 发布人:我爱养生 点击:173
游离糖:5% 1989年,WHO首次提出每天“游离糖”摄入量应降至总能量的10%(每天大约50克)以下的呼吁,因为游离糖摄入过多,不仅增加蛀牙风险,还可能导致超重和肥胖,如今这个说法已经作为一项强烈建议,在多国以政策形式被采纳。今年3月4日,WHO进一步呼吁各国应减少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,最好将每天游离糖摄入量减至总能量的5%(每天大约25克)以下,这样将会获得更多健康益处。 游离糖是指由生产商、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或饮料中添加的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(砂糖、白糖、红糖)、麦芽糖,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、糖浆、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,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中的糖。 生活中减少游离糖摄入的方法包括:限制食用含糖量高的食品和饮料,比如含糖饮料、含糖多的糕点等食物;用新鲜果蔬代替含糖零食;烹调时尽量少添加白糖、红糖、冰糖等。 脂肪:30%、10%、1% 成年人应将摄入脂肪总量减至总能量的30%(约为66克)以下,有助于预防超重和肥胖。生活中想要控制脂肪摄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少吃或不吃肥肉;烹饪方式上多蒸煮,少煎炸;控制油炸食品和油腻菜肴的摄入;烹调时少放油,每人每天别超30克。 脂肪中尤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对健康威胁最大。因此WHO呼吁,将饱和脂肪摄入量减至总能量的10%(约22克)以下,反式脂肪降至总能量的1%(约2克)以下。 降低饱和脂肪摄入的做法包括:少吃肥肉、黄油、棕榈油、椰子油、奶油、奶酪、酥油、猪油,以及以它们作为生产原料大量添加的食物,比如冰淇淋;以鱼、鳄梨、坚果、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代替;用植物油代替黄油和猪油。 减少反式脂肪摄入的具体做法是:少吃蛋糕、薯条等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;快餐、油炸食品、馅饼、人造黄油和涂抹食品的酱膏等也是反式脂肪的重要来源;日常生活中用焗烤代替油炸,自制油醋汁代替沙拉酱,用炼乳替代咖啡伴侣等也能减少反式脂肪摄入。 盐:5克 WHO指出,很多人摄入钠(食盐)过多,而钾的摄入量却明显不足。食盐摄入超标,再加上钾摄入量不足(少于3.5克)会诱发高血压,进而加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。研究表明,人们若将盐摄入量降至每日低于5克的推荐水平,全球每年可避免170万人死亡。遗憾的是,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每日的食盐量,因为盐广泛存在于腊肉、火腿、香肠等加工肉制品,面包、面条等主食,以及酱油、鱼露、味精等调味品中。 生活中减少食盐摄入的方法如下:烹调时少加盐、酱油、鱼露、味精、鸡精、固体汤料等,多用醋、咖喱等调味品调味;少吃烤鱼片、海苔、鱿鱼丝等咸味零食,奶酪、方便面、饼干、面包等即食食品,以及腊肉、火腿、香肠等加工肉类;学会阅读食品标签,选择钠含量较低的食品;适当多吃果蔬增加钾的摄入量,减轻钠摄入过多对血压的不良影响。 果蔬:5份、400克 每日至少食用5份或400克果蔬,有助于补充多种维生素、矿物质、植物活性成分和膳食纤维,能降低多种慢性病风险。但国人果蔬摄入量太少,以北京为例,《2013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》指出,北京市居民人均每日摄入深色蔬菜仅为89.5克,与推荐量150~250克相比,差距仍然较大。其他很多地区甚至还与北京存在差距。为了在膳食中增加果蔬的摄入量,最好做到菜肴中总是配蔬菜;把水果当零食;食用当季新鲜果蔬;经常变换水果和蔬菜种类。 |
相关信息
○ 熬骨头汤多长时间最好?骨头汤炖久了好吗?【烹饪技巧】○ 怀孕四个月什么睡姿好?睡姿不当有什么危害?【中医常识】○ 生的核桃怎么吃好吃 生核桃炒蔬菜的做法【烹饪技巧】○ 六招洗菜清除农药更安全【烹饪技巧】○ 儿童套餐热量超标将罚款【饮食资讯】○ 家常腐竹怎么做更营养【烹饪技巧】○ 手麻痹疼痛是什么原因所导致?【中医常识】○ 如何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呢【体质养生】○ 自制猪油 加白糖易保存【烹饪技巧】○ 运动可以排毒吗?运动排毒让你越来越美【中医常识】○ 春季养肝有什么方法?4个方法保健康【中医常识】○ 右脚中指麻木是怎么回事?和哪些疾病有关?【中医常识】○ 肝部囊肿怎么办?怎么治疗好?【中医常识】○ 什么是碱性体质,碱性体质有什么特点?【体质养生】○ 怎么暖脚?冬天暖脚的小妙招有哪些?【中医常识】○ 三大炒菜陋习会破坏食物营养【烹饪技巧】○ 儿童脉搏正常范围,脉搏形成的条件【中医常识】○ 木耳冷水泡香菇温水发【烹饪技巧】○ 热敷盐的作用有哪些?粗盐热敷可以治疗什么疾病?【中医常识】○ 鱼腥草治疗湿疹有效吗?怎么治?【中医常识】○ 脾虚吃什么食物比较好,脾虚按摩什么穴位【体质养生】○ 怎样熬绿豆汤才不会变红?【烹饪技巧】○ 切辣椒不辣手的方法【烹饪技巧】○ 拍打及出痧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?【中医常识】○ 脾湿“生百病”! 祛脾湿必知“三板斧”【体质养生】○ 自己做健康的味精【烹饪技巧】○ 祛斑护肤先排毒!脸部排毒的方法你知道吗?【中医常识】○ 身体排毒,选对时间排毒效果更好【中医常识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