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平台首页 养生资讯 食疗养生 运动养生 理疗养生 母婴常识 中医偏方 健康商城 |
养生资讯 | http://www.hyyqt.com#http://www.zhongshijiankang.com |
面诊五官看健康,中医教你具体方法【中医常识】
发布时间:2025/7/15 21:14:44 发布人:我爱养生 点击:186
面诊是中医学中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,一般来讲,其在对人们的五官进行检查的时候,就可对人们是否健康做出一定的判断。那么,面诊五官该怎样看健康呢? 望耳 望耳应注意耳的色泽、形态及耳内的情况 (1)耳廓诸部位候脏腑: 耳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与全身各部有一定的联系,其分布大致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,头颅在下,臂足在上。当身体的某部有了病变时,在耳廓的某些相应部位,就可能出现充血、变色、丘疹、水泡、脱屑、糜料或明显的压痛等病理改变,可供诊断时参考。 (2)耳之色泽:正常耳部色泽微黄而红润。全耳色白多属寒证;色青而黑多主痛证;耳轮焦黑干枯,是肾精亏极,精不上荣所致;耳背有红络,耳根发凉,多是麻诊先兆。耳部色泽总以红润为佳,如见黄、白、青、黑色,都属病象。 (3)耳之形态:正常人耳部肉厚而润泽,是先天肾气充足之象。若耳廓厚大,是形盛;耳廓薄小,乃形亏。耳肿大是邪气实;耳瘦削为正气虚。耳薄而红或黑,属肾精亏损。耳轮焦干多见于下消证。耳轮甲错多见于久病血瘀。耳轮萎缩是肾气竭绝之危候。 (4)耳内病变:耳内流脓,是为脓耳。由肝胆湿热,蕴结日久所致。耳内长出小肉,其形如羊奶头者,称为“耳痔”或如枣核,胬出耳外,触之疼痛者,是为“耳挺”。皆因肝经郁火,或肾经相火,胃火郁结而成。 望鼻 望鼻主要是审察鼻之颜色、外形及其分泌物等变化。 (1)鼻之色泽:鼻色明润,是胃气未伤或病后胃气来复的表现。鼻头色赤,是肺热之征;色白是气虚血少多征;色黄是里有湿热;色青多为腹中痛;以微黑是有水气内停。 鼻头枯槁,是脾胃虚衰,胃气不能上荣之候。鼻孔干燥,为阴虚内热,或燥邪犯肺;若鼻燥衄血,多因阳亢于上所致。 (2)鼻之形态:鼻头或鼻同色红,生有丘疹者,多为酒糟鼻。因胃火熏肺,血壅肺络所致。鼻孔内赘生小肉,撑塞鼻孔,气息难通,称为鼻痔,多由肺经风热凝滞而成。鼻翼煽动频繁呼吸喘促者,称为“鼻煽”。如久病鼻煽,是肺肾精气虚衰之危证;新病鼻煽,多为肺热。 (3)鼻之分泌物:鼻流清涕,为外感风寒;鼻流浊涕,为外感风热;鼻流浊涕而腥臭,是鼻渊,多因外感风热或胆经蕴热所致。 望目 望目主要望目的神、色、形、态。 (1)目神:人之两目有无神气,是望神的重点。凡视物清楚,精彩内含,神光充沛者,是眼有神;若白睛混浊,黑睛晦滞,失却精彩,浮光暴露,是眼无神。 (2)目色:如目毗赤,为心火;白睛赤为肺火;白睛现红络,为阴虚火旺;眼胞皮红肿湿烂为牌火;全目赤肿之眵,迎风流泪,为肝经风热。如目眵淡白是血亏。白睛变黄,是黄疸之征。目眶周围见黑色,为肾虚水泛之水饮病,或寒湿下注的带下病。 (3)目形 目第微肿,状如卧蚕,是水肿初起,老年人下脸浮肿,多为肾气虚衰。目窝凹陷,是阴液耗损之征,或因精气衰竭所致。眼球空起而喘,为肺胀;眼突而预肿则为瘿肿。 (4)目态:目睛上视,不能转动,称戴眼反折,多见于惊风、痉厥或精脱神衰之重证。 横目斜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。眼睑下垂,称“睑废”。双睑下垂,多为先天性睑废,属先天不足,脾肾双亏。单睑下垂或双睑下垂不一,多为后天性睑废,因脾气虚或外伤后气血不和,脉络失于宣通所致。瞳仁扩大,多属肾精耗竭,为濒死危象。 望齿龈 望齿龈应注意其色泽、形态和润燥的变化。 (1)望齿:牙齿不润泽,是津液未伤。牙齿干燥,是胃津受伤;齿燥如石,是胃肠热极,津液大伤;齿燥如枯骨肾精枯竭,不能上荣于齿的表现,牙齿松动稀疏,齿根外露,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。病中咬牙龄齿是肝风内动之征。睡中龄齿,多为胃热或虫积。牙齿有洞腐臭,多为龋齿,欲称“虫牙”。 (2)察龈:龈红而润泽是为正常。如龈色淡白,是血虚不荣;红肿或兼出血多属胃火上炎。龈微红,微肿而不痛,或兼齿缝出血者,多属肾阴不足,虚火上炎;龈色淡白而不肿痛,齿缝出血者,为脾虚不能摄血。牙龈腐烂,流腐臭血水者,是牙疳病。 望唇 望唇要注意观察唇口的色泽和动态变化。 (1)察唇:唇部色诊的临床意义与望面色同,但因唇粘膜薄而透明,故其色泽较之面色更为明显。唇以红而鲜润为正常。若唇色深红,属实、属热;唇色淡红多虚、多寒;唇色深红而干焦者,为热极伤津;唇色嫩红为阴虚火旺;唇色淡白,多属气血两虚;唇色青紫者常为阳气虚衰,血行郁滞的表现。嘴唇干枯皱裂,是津液已伤,唇失滋润。唇口糜烂,多由脾胃积热,热邪灼伤。唇内溃烂,其色淡红,为虚火上炎。唇边生疮,红肿疼痛,为心脾积热。 (2)望口:望口须注意口之形态:口噤:口闭而难张。如口闭不语,兼四肢抽搐,多为痉病或惊风;如兼半身不遂者,为中风人脏之重证。口撮:上下口唇紧聚之形。常见于小儿脐风或成人破伤风。口僻:口角或左或右喝斜之状,为中风证。口张:口开而不闭。如口张而气但出不返者,是肺气将绝之候。 |
相关信息
○ 孕妇血尿怎么回事?严重吗?【中医常识】○ 疱疹挂什么科?注意! 这7种病容易挂错号跑错科【中医常识】○ 女性阴虚火旺的症状有哪些?有什么表现?【体质养生】○ 熬骨头汤加点醋更爽口补钙【烹饪技巧】○ 没开封的红酒能放冰箱吗?【烹饪技巧】○ 国庆长假饮食 避开喝汤误区【烹饪技巧】○ 北京严打餐厨垃圾回收 餐厅乱倒地沟油年审通不过【饮食资讯】○ 冬季养肝方法有哪些?4个养肝好方法【中医常识】○ 2015食品与健康的十大趋势【饮食资讯】○ 奥委会为给“垃圾食品”品牌赞助奥运会资格犹豫【饮食资讯】○ 晚上睡觉多梦原因是什么?该怎么办?【中医常识】○ 全民吃辣身体遭殃 刺激肠胃诱发三高【饮食资讯】○ 美白化妆品的危害有哪些?会中毒吗?【中医常识】○ 牙齿太黄?怎样去除牙垢让牙齿变得更白?【中医常识】○ 切肉有技巧 不同种的肉有不同切法【烹饪技巧】○ 四步教你蒸出美味鱼肉【烹饪技巧】○ 络脉到底有多重要?络脉不通一身疾病!【中医常识】○ 孕妇中暑了怎么办?应注意什么?【中医常识】○ 菜凉了再盖保鲜膜 最大限度保存维C含量【烹饪技巧】○ 吃肉注意烹调和搭配也能吃出健康【烹饪技巧】○ 被扔掉的蔬菜部位最营养【烹饪技巧】○ 包住香蕉根部可以存更久【烹饪技巧】○ 如何检查脑供血不足?怎么自己检查?【中医常识】○ 4类菜打死不能凉拌【烹饪技巧】○ 冬天膝盖很怕冷怎么办?冬天膝盖怕冷是什么原因?【中医常识】○ 用茶叶炒菜能提香解油腻【烹饪技巧】○ 土豆烧牛肉的诀窍【烹饪技巧】○ 美味蜂蜜柚子茶 DIY有五步诀窍【烹饪技巧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