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,万物复苏,气候由寒变暖,饮食上也应注意“因时而宜”。
早春宜养阳。早春阴寒渐退,阳气开始升发,乍暖乍寒,依据中医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,以充实人体阳气,增强人体抵抗力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亦主张“以葱、蒜、韭、蓼、蒿、芥等辛嫩之菜,杂和而食”。另一方面,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,故在饮食上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,此时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,目前除了蓼、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,葱、蒜、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。
仲春食甘少酸。古人云“春应在肝”。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,祖国医学认为,肝亢可伤脾(木克土),影响脾胃运化功能。因此,唐代名医孙思邈说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意思是说,春季人们应少吃酸味的食品,以防“肝气过旺”,而应多吃些甜味的食物,以补益人体脾胃之气,如大枣、山药、锅巴等。
晚春宜清淡。此时气温日渐升高,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外,可饮用绿豆汤、赤豆汤、酸梅汤以及绿茶,防止体内积热。不宜进食羊肉、狗肉、麻辣火锅以及辣椒、花椒、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,以防邪热化火,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。
(责任编辑:王健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