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平台首页 养生资讯 食疗养生 运动养生 理疗养生 母婴常识 中医偏方 健康商城 |
食疗养生 | http://www.hyyqt.com#http://www.zhongshijiankang.com |
吃鸭子的益处【营养搭配】
发布时间:2025/4/14 0:50:27 发布人:我爱养生 点击:177
1、自古中医就有吃鸭子好的理论 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都喜欢在严冬喝上一碗用鸭架煲的粥或高汤。关于鸭架汤的营养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详细的记述,鸭肉的营养也很丰富,祖国医学认为,鸭肉味甘微咸,性偏凉,入脾、胃、肺及肾经,具有“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,补血行水,养胃生津,止咳息惊”等,即有清热解毒、滋阴降火、止血痢和滋补之功效,特别是对麻疹患者、热症的治疗有明显疗效。 还有鸭血、鸭肝、鸭胆和鸭蛋清也具药用价值。鸭肉含蛋白质,脂肪,碳水化合物,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,人们经常食用除能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外,还可祛除暑热,保健强身,对患有痨热骨蒸,食少便干,水肿,盗汗,咽干口渴,以及男子遗精,女子经血少,癌病人身体虚弱,低烧等病症者尤为适宜。 2、鸭子的营养成分 鸭的营养价值比较高,可食部分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%-25%,比畜肉含量高得多。鸭肉蛋白质主要是肌浆蛋白和肌凝蛋白。另一部分是间质蛋白,其中含有溶于水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,此外还有少量的明胶,其余为非蛋白氮。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,味道越鲜美。 鸭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,所以鸭肉味美。老鸭肉的含氮浸出物较幼鸭肉多,野鸭内含氮浸出物更多,因此,老鸭的汤比幼鸭鲜美,野鸭滋味更比老鸭好。此外,烹调时,加入少量盐,能有效地溶出含氮浸出物,会获得更鲜美的肉汤。 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,约为7.5%,比猪肉低,并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组织中。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,因此熔点低,约为在33℃~40℃之间,消化吸收率比较高。 鸭肉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比较多的肉类。100克可食鸭肉中含有B族维生素约10毫克,其中6-8毫克是尼克酸,其次是核黄素和硫胺素;含维生素E90-400微克。尼克酸作为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,在细胞呼吸中起作用。它们与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质能量的释放有关,还参与脂肪酸、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,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病人有保护作用。 每人每天的推荐摄入量为15毫克左右,只要吃200克鸭肉就够了。核黄素在细胞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。硫胺素是抗脚气病、抗神经炎和抗多种炎症的维生素,在生长期、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人比一般人需要量更大。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,是人体多余自由基的清除剂,在抗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 鸭肉还含有约0.8%-1.5%的无机物。与畜肉不同的是,鸭肉中钾含量最高,100克可食部分达到近300毫克。此外,还含有较高的铁、铜、锌等衡量元素。 除此以外,鸭全身都是宝:鸭肉具有滋阴补虚、利尿消肿之功效,可治阴虚水肿、虚劳食少、虚赢乏力、健脾、补虚、清暑养阴、大便秘结、贫血、浮肿、肺结核、营养性不良水肿、慢性肾炎等疾病;鸭血具有补血、清热解毒之功效,可治中风、小儿白痢似鱼冻者,经来潮热、胃气不开、不思饮食、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; 鸭蛋具有滋阴补虚、清热之功效,可以清肺火,止热咳、喉痛,可治妇女产后赤、白痢、鞘膜积液和阴囊橡皮肿、烫伤、湿疹和静脉曲张性溃疡、幼儿消化不良、鼻衄头胀痛、风寒、风火各种牙痛、高血压、肺阴虚所致的干咳、咽干、咽痛、心烦、失眠等疾病。 (实习编辑:张曼) |
相关信息
○ 神九太空第一顿早餐【饮食习惯】○ 准妈妈巧吃鸡蛋宝宝更聪明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春天排毒饮食 让身体好轻松【春季饮食】○ 什么食物最能解辣?正确答案有这几种,你吃对了吗?【营养搭配】○ 寒露时节吃点秋刀鱼防高血压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吃对早餐让你越来越苗条【营养搭配】○ 鸡蛋能带给你什么?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痛风发作真的太遭罪了!患者自述:就像关节有刀在割,有虫在啃【疾病调理】○ 吃油炸过的鱼和肉更容易长皱纹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肉吃多了容易缺钙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支招:6个方面教你挑选放心鱼!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吃烤肉还可配两种凉茶好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羊奶好还是牛奶好?这么直观一对比,大家就知道怎么选了【饮食误区】○ 每天两个甜橙有助身体防癌【水果营养功效】○ 啥时候吃姜对身体有好处【饮食习惯】○ 每天吃点葡萄干 补血抗衰老【饮食习惯】○ 喝红茶降压效果好【疾病调理】○ “十怕”饮食习惯保护你的胃【饮食习惯】○ 离不开的美味 离不开的盐【饮食习惯】○ “神仙果”润肺止咳全靠它【疾病调理】○ 晚上8点饮酒后最易兴奋【饮食新知】○ 准妈妈不能把水果当饭吃【水果营养功效】○ 如何炒出嫩滑好吃的牛肉?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三餐怎么搭才好【营养搭配】○ 蛋黄刚熟时营养最好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减轻胃负荷 饭后吃什么助消化【饮食习惯】○ 小心食品饮料中的“液氮”!【饮食新知】○ 吃的太油腻怎么办?10种食物搭配更健康【营养搭配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