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30年,国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盘子里的油水也越来越多。从“没油吃”到“不差油”,国人的烹调油用量早就超标了。根据营养学会的推荐,每人每天油脂的用量应控制在25~30克,而很多城市人口已经达到50克,甚至80克,简直像是“喝油”,由此带来了肥胖、代谢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。可以说,餐桌控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。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“油商”有多高,做个测试就能知道。如果一顿有菜有饭的正餐中,你吃了一份普通炒菜,请加1分;如果这盘炒菜是炒茄子、土豆等非常吸油的蔬菜,请加2分;如果你吃了一份面条、全麦馒头等少油的主食,请加1分;如果这份主食是炒饭、烧饼、葱油饼等多油的主食,请加2分;如果你吃了一份油炸食品,请加3分;如果你喝了一碗油汤请加2分。
这样算下来,如果你得了3分以下,说明“油商”很高,饮食控油做得很好;如果你得了4到7分,说明“油商”一般,需要学习控油知识;如果你得了8分以上,说明“油商”很低,饮食很不健康,亟待调整和改善。如果你属于低油商一族,或已经加入“三高”人群,除了尽可能把炒菜和红烧菜改成蒸、煮、焯、炖等烹调方法外,请牢记并落实以下6个控油妙招。
1.炒菜之后控会儿油。把菜锅斜放2~3分钟,让菜里的油流出来,然后再装盘。青椒、豆角、荸荠、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,非常适合这种方法。控出的油可直接用来做凉拌菜,味道比色拉油更香。
2.拌凉菜时最后放油。拌凉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,然后马上食用。这样油的香气可以有效散发出来,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吸收油脂,这样吃凉拌菜摄入的油脂自然也就少了。
3.煲汤后撇掉上层油脂。鸡、排骨、牛腩、骨头等炖煮后都会出油,做好后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,可以减少不少油脂的摄入。撇出来的油可以加一点肉汤或鸡汤,用来做冬瓜汤、白菜炖豆腐之类的素菜,比用素油做更鲜美。
4.把过油的材料改为焯水。制作肉片时,可用水焯法,用沸水把材料快速烫熟,一般肉片变色捞出即可。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,只要加热迅速,就能做出口感柔嫩的肉片。把肉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,这样一来,就不必再为炒肉单独放一次油。同时,还能把肉里的一部分油先煮出来,减少肉的脂肪总量。炒菜时,等其他原料半熟时,再把肉片扔下去,一样很香,不影响味道,口感还会清爽很多。
5.多放调味料。调味的时候,不能仅仅依靠油来得到香味,还可以多用一些浓味的调料,比如制作蘸汁时放些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碎和芥末油;蒸炖肉类时放点香菇、蘑菇增鲜;烤箱烤鱼时放点孜然、小茴香、花椒粉;炖菜时放点大茴香(八角)、草果、丁香等。即便少放一半油,味道也会很香。
6.少吃含油主食。除了馒头、面条,几乎各种面食的制作中都需要加入油脂,比如花卷、煎饼、千层饼、烧饼、曲奇、软面包等。一般来说,放油越多的面点,口感越是酥香迷人。米食中的炒饭、炒米粉、炸糕、麻团等也是含有油脂的。因此,在生活中要尽量少用它们做主食,而换成杂粮粥、杂粮窝头等不含油脂的主食。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