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平台首页 养生资讯 食疗养生 运动养生 理疗养生 母婴常识 中医偏方 健康商城 |
食疗养生 | http://www.hyyqt.com#http://www.zhongshijiankang.com |
是人吃猪还是猪吃人?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
发布时间:2025/2/11 11:17:10 发布人:我爱养生 点击:117
现今广州市场充塞各种“土猪”品牌,让消费者眼花缭乱,不能自已。土猪价之贵,品牌之混乱,大有吃掉消费者的态势。是人吃猪还是猪吃人?土猪和散养猪有什么分别有的人认为土猪是传统养法,私家散养;有的人认为土猪是“土地品种”,也吃饲料,不是散养的概念……究竟谁对谁错?该怎么区分?平常生活中该怎么挑选猪肉?猪又有哪些品种? 你也许觉得土猪肉好吃,但到底什么才算土猪?记者连日采访发现,由于土猪并没有准确定义,买卖双方存在认知上的矛盾:很多消费者认为,土猪是指吃米糠、剩饭长大的私家散养猪,沿袭了传统养殖方法;养猪人却表示,所谓土猪指的是“土地品种”,而非目前占市场主导的外来“瘦肉型猪”,土猪也是可以用饲料喂养的;更有不良肉贩钻空子,把散养的外来猪种当土猪卖…… 据相关畜科专家介绍,土猪、土鸡与饲料猪、饲料鸡最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肌内脂肪、氨基酸含量和系水率等指标上。一般情况下,土猪、土鸡的上述三大指标均较饲料猪、饲料鸡高,这就让土猪、土鸡吃起来更香。 之所以形成上述差异,主要是因土法饲养时间较长,且饲养期间的相关畜禽运动量大于后者,这就为肌内脂肪沉淀、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。以猪为例,土猪传统育肥时间需要五六个月,而饲料猪则只需3个月。 品质最好的猪肉是土猪品种、土法养殖的猪肉,其次才是土猪品种、饲料养殖的猪肉,最后才是由杂交的良种瘦肉猪种、饲料养殖的猪肉。 日常生活中猪肉的挑选 韩国家庭主妇们在买猪肉的时候,越来越重视不同部位的肉在营养和口感上的差别了。在国内,很多人买肉也会精挑细拣。不过,猪肉的种类之多,让我们难以一时分清,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,可以帮大家了解猪肉到底应该怎么挑选。 4招辨别“土猪肉” 真假土猪肉如何识别?相关畜科专家以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四大绝招。 一看肉皮厚薄。土猪肉皮在0.4至0.5厘米间,杂交饲料猪皮多在0.3厘米内。 二看肉色深浅。土猪的瘦肉色彩鲜红,杂交饲料猪的瘦肉颜色较淡甚至发白。 三看皮下脂肪厚薄。土猪皮下肥膘一般在4至5厘米间,而杂交饲料猪一般只有1至2厘米。 四看毛孔大小。土猪毛孔粗大,杂交饲料猪则毛孔细小,甚至不十分明显。 好坏看颜色可分辨 买猪肉时,根据肉的颜色、外观、气味等可以判断出肉的质量是好还是坏。优质的猪肉,脂肪白而硬,且带有香味。肉的外面往往有一层稍带干燥的膜,肉质紧密,富有弹性,手指压后凹陷处立即复原。 次鲜肉肉色较鲜肉暗,缺乏光泽,脂肪呈灰白色;表面带有黏性,稍有酸败霉味;肉质松软,弹性小,轻压后凹处不能及时复原;肉切开后表面潮湿,会渗出混浊的肉汁。变质肉则黏性大,表面比较干燥,颜色为灰褐色;肉质松软无弹性,指压后凹处不能复原,留有明显痕迹。 猪肉比牛肉更好消化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,除了蛋白质、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,还含有碳水化合物、钙、磷、铁、硫胺素、核黄素和尼克酸等。猪肉肥瘦差别较大,一般来说,肥肉中脂肪含量高,蛋白质含量少,多吃容易导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;蛋白质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,而且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,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,能够预防贫血。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,因此,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。 由于猪肉的纤维组织比较柔软,还含有大量的肌间脂肪,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。中医上认为,多吃猪肉中的瘦肉有滋阴润燥的作用,对热病伤津、消渴羸瘦、燥咳、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 10个部位,适合不同做法 按照所处的部位不同,猪肉大体分为10种。不同部位的猪肉在脂肪含量和口感上有很大的不同,也因此适合不同的烹调方法。 里脊肉: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。肉中无筋,是猪肉中最嫩的一部分。水分含量多,脂肪含量低,肌肉纤维细小,炸、熘、炒、爆等烹调方法都适合。 臀尖肉:位于臀部的上面,都是瘦肉,肉质鲜嫩,烹调时可用来代替里脊肉。 坐臀肉:位于后腿上方,臀尖肉下方。全为瘦肉,但肉质较老,纤维较长,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锅肉时用。 五花肉: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,是一层肥肉、一层瘦肉夹起的,适于红烧、白炖和做粉蒸肉。 前腿肉:又称夹心肉,位于前腿上部,半肥半瘦,肉老筋多,吸收水分能力较强,适于做馅和肉丸子。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,叫小排骨,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。 前排肉:又叫上脑肉,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,瘦肉夹肥,肉质较嫩,适于做米粉肉和炖肉。 奶脯肉:在肋骨下面的腹部,结缔组织多,均为泡泡状,肉质差,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,也可烧、炖或用于做酥肉。 弹子肉:位于后腿上,均为瘦肉,肉质细嫩、筋少、肌纤维短,适用于炒、煸、炸等。 蹄膀:位于前后腿下部,后蹄膀比前蹄膀好,红烧和清炖均可。 颈肉:又称血脖、槽头肉,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,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,多有污血,肉色发红,肥瘦不分,肉质差,一般用来做馅和叉烧肉。 猪肉的搭配禁忌 ⒈ 猪肉和牛肉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,《饮膳正要》指出:“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”。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,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,猪肉酸冷、微寒,有滋腻阴寒之性,而牛肉则气味甘温,能补脾胃、壮腰脚,有安中益气之功。二者一温一寒,一补中脾胃,一冷腻虚人。性味有所抵触,故不宜同食。 ⒉ 猪肉与羊肝 中医云:“猪肉共羊肝和食之,令人心闷。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,补肝、明目,治肝风虚热。“猪肉滋腻,入胃便作湿热”,从食物药性讲,配伍不宜。羊肝有膻气,与猪肉共同烹炒,则易生怪味,从烹饪角度讲看,亦不相宜。 ⒊ 猪肉与大豆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,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,是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,60% ——80%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。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,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,降低利用效率;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、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、铁、锌等结合,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。故猪肉与黄豆不宜搭配,猪蹄炖黄豆是不合适的搭配。 ⒋ 猪肉与芫荽 芫荽辛温,耗气伤神。猪肉滋腻,助湿热而生痰。古书有记载:“凡肉有补,唯猪肉无补”。 一耗气,一无补,故二者配食,对身体有损害,芫荽又名香菜,可去腥味,与羊肉同吃相宜。 目前我国各地猪的品种 猪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两类: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。地方品种是指原产于我国、培育历史悠久的一些古老品种。培育品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利用我国的地方品种与国外引进良种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。 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有64个,分华北型、华南型、华中型、江海型、西南型和高原型。 华北型如东北的民猪、西北的八眉猪、黄淮海黑猪。 华南型如两广小花猪、海南猪、滇南小耳猪、香猪。 华中型如湖南大围子猪、宁乡猪、华中两头乌猪、浙江金华猪、广东大花白猪。 江海型如太湖猪、姜曲海猪。 西南型如乌金猪、内江猪、荣昌猪。 高原型如藏猪。 培育品种 我国的培育品种有20多个,包括哈尔滨白猪、上海白猪、伊犁白猪、赣州白猪、汉中白猪、三江白猪、新金猪、新淮猪、北京黑猪、山西黑猪、东北花猪、泛农花猪、北京花猪等。 当今世界上有四大著名猪种,以生长速度快、饲料转化率高、胴体瘦肉率高、分布广、饲养量大而著称。它们是:大约克夏猪(大白猪)、长白猪、杜洛克猪、汉普夏猪。 1、大约克夏猪,Yoykshire,又称大白猪,原产英国。全白,体大匀称伸展、肌肉发达,后腿臀丰满,头颈长,脸微凹,耳直立,300kg。繁殖性能好,增重速度快,饲料利用率高,胴体品质好,肉质较好。 2、长白猪,原产丹麦,瘦肉型。全白,体大流线型,头肩轻盈,后躯发达,背腹平直。嘴鼻细长,耳大前倾,四肢高细。繁殖性能好,增重快,饲料利用率高,胴体品质较好,但屠宰前常因应激产生劣质肉。 3、杜洛克猪,Duroc,原产美国,鲜肉型。被毛棕红,体大粗长,背弓腹直,肌肉发达,耳半立。容易饲养,生长发育快,饲料利用率高,肉质良好,繁殖性能较低。 4、汉普夏猪,Hampshire,原产美国,鲜肉型。一条白带围绕着肩和前肢,其余部分均为黑色。生长速度快,饲料利用率高,肉质良好,繁殖力较低。 (实习编辑:万文娟) |
相关信息
○ 法式牛肉清汤, 有效清理肠胃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一天一个鸡蛋,是心血管祸根还是营养佳品?鸡蛋怎么吃才健康?【饮食误区】○ 什么样的鸡蛋才是正宗的草鸡蛋?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新鲜鱿鱼 食用要留心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食用泥鳅有益于健康的几个方面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小心蛋白质摄取过量【营养理论】○ 春季十种蔬菜减肥 改善易胖体质【春季饮食】○ 麻辣食品有益心脏健康【饮食新知】○ 成都临期商品仓库走红,临期食品的“便宜”能捡吗?【饮食新知】○ 经常熬夜的人多吃香蕉能够抗疲劳?【水果营养功效】○ 虾仁食谱 益气补肾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白菜配什么食疗效果好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吃牛肉使人更聪明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肉食主义者的健康隐患【饮食习惯】○ 银耳怎么挑?朵大蓬松的新鲜【食材选购】○ 越吃越多,我们为什么不会感觉到饱?【饮食新知】○ 烹调白肉应选简单方法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除了香蕉,这些食物也能补钾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顺应春季 天然食物对症饮食【春季饮食】○ 蘑菇、菠菜、坚果…想补钙,试试这些食物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加了醋的海参 营养打折扣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警惕!单面煎蛋要小心细菌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工作累了?多吃鸡肉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过敏,要躲开这几种食物【鱼蛋肉营养功效】○ 三高患者喝杂粮粥试试【疾病调理】○ 吃点橄榄油有助保护关节【饮食新知】○ 皮蛋含铅高,对身体有害吗?查阅大量资料后,您不妨来看看答案【饮食误区】○ 常吃大葱好处多多,但对于这4类人,一口都不要多吃【饮食误区】 |